当前位置:御江韩>历史军事>姬唐> 第六章 预则立,不预则废!二更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章 预则立,不预则废!二更(1 / 2)

“刚才那些就是蚕丝染成的丝线?”

过来一会儿几人才平复下心情,对六姑问道。

“不错,这已经是今年的最后一批了,之前的早就被明叔给运到南方去售卖了。”

“明叔?”

“就是这次带队去南方的管事!”姬松解释道。

“哦,原来是他啊!”

随后没再在此事上多说,毕竟勋贵联合皇家去南方发财,说出去并不是什么好听的事,让那些御史听到有得唠叨了。

“哼!”魏征闻言冷哼道。

几人一看,得,这还有位专门怼皇帝的呢,差点把他给忘了。

“那你今年可得多少利润?”李世民问道。

六姑看了眼姬松,这才有些不确定地说道:“大概有千贯吧!”

“多少?”李世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
“应该,可能,有吧!”六姑忐忑道。

三人又是一阵无语,一个被夫家赶回来的寡居夫人,独自一人拉扯孩子长大,还闯下了如此大家业,不得不说一声佩服!

接下来又看了下其他房间,有纺织的,有已经是成品的库房他们都没放过。

直到彻底参观结束,他们还有些意犹未尽!

这样的场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怎么也看不够,这些才是使得整个国家富足的根本啊!

现在由于铜钱的缺少,很多时候都是以布匹来衡量物品的价值的,而这个妇人带着一群原来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女子。

就创造出了如此大的产业,这那里是织布啊,根本就是在印钱,这些布匹永远都是硬通货。

他们刚才看了,织出来的布匹都是上等的布,根本就不愁卖不出去。

加上现在海外对大唐这些特产的疯狂追求,可以预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些布匹都是海贸的主要商品,为大唐创造更多的税收。

农田里的粮食是保证百姓的基本需求,而想要富足,李世民算是看出来了,还得从土地外面想办法。

看看明州,本来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海边下等州县。但就是因为有了海贸的红利,就使得那里成为了迄今为止除了长安纳税最多的地方了。

可以预见的是,在不久的将来,明州一州的税收超过长安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前段时间,明州刺史顾延之上奏说,要求朝廷大力扶持茶叶和丝绸的生产,现在那些域外商人对这些大唐独有的布料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。

现在不管是有多少,都被那些人拉上海船,运到万里之外。

还说大唐的东西只要到了外海,最少都是五倍以上的利润,这些都让李世民眼红不已!

但回头看看大唐的情况,仿佛一盆凉水浇到了头上。

回顾四望,诺大的大唐竟然没有一支能够在深海远航的船队。想到让五牙战船去海上探探路,竟然不是被海浪推回来,就在海上倾覆。

这让他既是心疼又是无奈,心疼的是那些战船和将士们,无奈的是他不得不承认大唐在海上的弱势。

于是,这才有了联合众多勋贵去南方造船的举动,姬松更是将自己最得意的几个学生也派了过去。

但是,在他接到皇家管事上奏的,关于那些海商对大海的描述时,还是感到了震撼!

原来,海上航行竟然还有这么多困难,恐怖的海难,暗布大海的礁石,搁浅,疾病等等,都说明海上生存的不易!

要是没有其他人来到大唐也就罢了,大家都一个样,好好在陆地上生活不好吗?

非要跑到大海这个人类从未真正认识的陌生领域去冒险?但现实是已经有别的国家或商人正源源不断来到大唐。

这说明什么?说明大唐的航海技术已经落后于别的国家了,这让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唐情何以堪?

特别是在了解到在海上航行是需要海图的,大唐竟然除了自家沿海附近的地图,什么也没有。

最详细的竟是青州到辽东的海图,但这根本就没用啊!

他不是没想过去强买那些海上的海图,或者一不做二不休,将他们的抢来就是了。

但现实是残酷的,当有人告诉他这些海图都是那些人的家族,以自己独有的符号和暗语写成的,别人根本就看不懂。

这让他息了走捷径的路子,海图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的,那些人的海图那个不是经过数十上百年不断完善后的杰作?哪是自己一下子就能做到的。

海图的事情他先放下了,但其他的事情必须马上,立即就开始准备。

这才有了勋贵集体南下穷搜造船人才和工匠的事情,他们已经在明州开始准备,但想要出结果至少得几年之后。

随后又去了其他几处作坊看了看,这些大部分都是见过的,大唐此时最大的造纸作坊就是皇家的,比这里大多了。

加上去年姬松上奏的‘流水线’做工模式,现在工人们的效率都提升了不少。

不管是兵器作坊,还是盔甲等战争物品的打造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
今日的事情对他们三人的触动很大,原来只要给百姓们一个没有人打扰的环境,没有随意欺压的官府,再提供一个让他们将物品卖出去的途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